未分类 | Reading Time 5 分钟s

肠道微生物菌群如何在健康老龄化中发挥作用?

Healthy AgingHealthy Aging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界定了预期寿命(即生命存续的时间)与健康预期寿命(享受高质量健康生活的时间)[1]的区别。渴望健康长寿的您,不妨继续探索以下内容!当前,人们正日益采取更为积极全面的方式,致力于提升终身健康水平。受此趋势影响,品牌亦随之转型,开始开发专注于健康老龄化,而不仅仅是抗衰的产品。健康老龄化,已超越了对外表年轻的单一追求,它被视为一段珍贵的人生旅程,一种机会与特权。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付出有意识的努力,并深思熟虑,做出生活方式的抉择。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积极寻求能够有效支持健康老龄化的解决方案。[2]
 
银发健康补充剂市场的崛起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与个性化营养对长期健康重要性认知不断提升的双重催化下,银发健康补充剂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健康老龄化,已不再是老年群体的专属话题,许多人在40多岁乃至更早 — 20多岁的年轻消费者,就已经开始积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几代人的广泛共识已经形成:相较于遗传因素,长期的营养习惯对维护整体健康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iii] 尽管各年龄段人群都致力于追求健康老龄化,但他们的具体健康需求却随着年龄增长和生理变化而展现出差异性。随着老龄化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系列促进生命活力和长寿的新策略不断涌现。其中,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成为了关键研究领域之一,为保持力量、灵活性和全面健康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新视角和解决方案。

肠道微生物菌群:健康老龄化的调节因子

 衰老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生理过程,其显著标志在于组织、细胞及器官功能的逐渐衰退。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层面与细胞层面的积累损伤会逐渐削弱个体的身心机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影响心理健康、心血管健康、代谢健康、肌肉健康、运动能力和免疫健康等方面问题的影响。然而,衰老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影响健康老龄化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以及个人生活方式,其中营养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可调节因素。[4]
 
肠道微生物菌群,这一居住在消化道中的复杂微生物群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具体而言,有益的双歧杆菌数量趋于减少,机会性微生物则逐渐增多。这些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进一步导致微生物代谢产物水平的改变以及肠道通透性的增加,进而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炎性衰老。
 
为了缓解老龄化的生理影响,益生菌、合生素和后生元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多样化和平衡的肠道微生物菌群。这些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帮助修复与年龄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衰退,增强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v]
 
总之,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结合饮食干预调整,比如补充益生菌,能够让我们即便在年龄增长的过程中,依然保持全面的身心健康。以积极健康的态度迎接老龄化的过程,将助力我们享受更加长寿且健康的生活。
 
 

[i] WHO, 2024, Life expectancy and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ttps://www.who.int/data/gho/data/themes/mortality-and-global-health-estimates/ghe-life-expectancy-and-healthy-life-expectancy
 
[ii] Nutiani, 2024, 2500 consumers in China, Japan, South Korea, US, UK
 
[iii] FMCG Gurus, 2023, Health and Wellness Survey, 8000 participants: Australia, China, Japan, France, Germany, Italy, Spain, UK, USA, Brazil
 
[iv] Ghosh, Tarini Shankar, Fergus Shanahan, and Paul W. O’Toole. “The gut microbiome as a modulator of healthy ageing.”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9.9 (2022): 565-584.
 
[v] Xiao, Yue, et al. “Achieving healthy aging through gut microbiota-directed dietary intervention: Focusing on microbial biomarkers and host mechanisms.”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2024).
 

Published Mar 5, 2025